Monday, December 19, 2016

水滸傳证元末明初 Outlaws of the Marsh Notes

水滸傳证元末明初 Outlaws of the Marsh Notes

How Outlaws of the Marsh Depicts Revolts that Ends Yuan Dynasty and Sets Up Ming Dynasty 1350-1368
Laijon Liu 20161219

以下黑字水浒传原文 红字证文,绿字摘自古籍 
红字,绿字皆俺的版权.
图片採自书 【水浒四议】ISBN 9787301165591 Picture Source Book



水滸傳 (100回本)/引首


水浒传作者或编者,施耐庵或一隐士写作年代是元末明初,wiki上查到:
施耐庵年份:1296-1372年,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
元朝年份:1271年-1368
黑死病在中年份:局部性1330-1334; 全国性1353-1354
元末民变:1325,1337,1338 皆局部性
元末起义:1351-1368
张士诚在江苏起义反元是: 1351-1367
朱元璋1364年自号吴王,建明朝:1368,年号:洪武建元,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
詞曰: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
    裁冰及翦雪,談笑看吳鉤。
    評議前王并後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
    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變桑田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成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神宗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道號康節先生所作。為歎五代殘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後來感的天道循環,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由毛贵率领,扫荡了山东、河北等地的元军,直抵柳林、枣庄,离大都不过百余里。 大都,元首都,现北京),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主。因此上邵堯夫先生讚道:「一旦雲開復見天。」正如教百姓再見天日之面。
  不則這個先生吟贊,那時西岳華山有個陳摶處士,是個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風雲氣色。一日騎驢下山,向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那陳摶先生聽得,心中歡喜,以手加額,在驢背上大笑,攧下驢來。人問其故。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正應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間受禪,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傳位與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太子即位。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赤脚大仙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是仙界的散仙,一般情况下他总是在四处云游,以其赤脚装束最为独特,汉族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太白星君,是道教中掌管金星的星君,又稱太白金星、啟明星君、長庚星君等。《史記·天官書》曰:“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正義》:「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像也。」陰陽家認為其是戰神,掌管戰爭之事。只要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政府變異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唐代玄武門之變前,太史令傅奕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後,還不忘此事。民眾認知的太白星君是個慈祥而富有智謀與口才的老者),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能治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着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見化一陣清風而去。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這兩個賢臣出來輔佐這朝皇帝,廟號仁宗天子,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個年號。自天聖元年癸亥登基,至天聖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戶不夜閉,這九年謂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之二登。自皇祐四年至嘉祐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一連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那時百姓受了些快樂,誰想道樂極悲生。嘉祐三年上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嘉祐年1056年九月-1063年:苏轼,苏辙举进士。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书指变法富国,选材强兵以备边患,西夏。宗泽将军出生,后重用岳飞坚持北伐。嘉祐三年是1058年, 无记载病荒大事。 天祐为中国元朝时期起事者张士诚的年号,1354年正月—1357年八月,前后共4年。 元1330年黑死病在中国首次出现,1334年在湖北出现,1353-1354年在中国大面积出现。 元末天灾:元统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余万。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五十九万,至元(后)三年(1337年),江浙又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饥民遍野。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农民成群地离开土地,武装起义相继而起。
宋仁宗:趙禎,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位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出生:1010年5月12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後,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赵匡胤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到了宋仁宗赵祯继位,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學》、《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宋仁宗又是开四书尊孔孟国学汉文化的皇帝)
在宋代有太多赞美、歌颂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胡安国、刘光祖、周必大、杨万里、王璧、陈俊卿、刘克庄、赵汝腾、叶适、王十朋、文天祥等等。在大多数宋人眼裡,“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仁宗一生节俭,有天内宴,端上螃蟹28只,在得知食一隻蟹要一千钱后,竟不忍下箸。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4位皇帝。 1404年,立為皇太子; 1424年,繼承皇位. 
1351年,韩山童利用贾鲁开黄河之机,自称宋徽宗八世孙,与杜遵道、刘福通、罗文素、盛文郁等人召集河工起义,五月在颍州盟誓天地,不料被当地官吏发觉,韩山童被杀。 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韩山童之子)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由毛贵率领,扫荡了山东、河北等地的元军,直抵柳林、枣庄,离大都不过百余里。在大都(今中国北京)的蒙古贵族都纷纷建议北逃。但红巾军在河北中部遇到元朝援军的阻击,又撤回山东。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攻绛州,入保定路,折经大同,直趋塞北。编著者应通晓宋史元史或更看重其动荡的时代背景,北宋末年有宋江三十六人横行州县的记载。但编著者时代,起义军成帝,国号大宋(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 北宋自太祖至徽宗八世而亡),中原反叛义军入伙,又横扫山东,河北,直逼元首都,大都。这大事件对编著者启发鼓舞更大。编著者当时应是40-60岁之间。
  且說東京城裏城外,軍民無其大半。開封府主包待制,親將惠民和濟局方,自出俸資合藥,救治萬民,那裏醫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議,都向待漏院中聚會,伺候早朝,奏聞天子。專要祈禱,禳謝瘟疫。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有詩為證:
  詩曰:
    萬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樂無窮。豈知禮樂笙鏞治,變作兵戈劍戟叢。
    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細推治亂興亡數,盡屬陰陽造化功。

水滸傳 (100回本)/第001回


詩曰: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但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
    含煙禦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天香影裏,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禦駕。
    珍珠廉卷,黃金殿上現金輿。鳳尾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
    隱隱凈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傷損軍民多矣。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眾皆計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变新法之人,推用王安石)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禦筆親書,並降禦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禦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為使,即便登程前去。嗣漢: 嗣,后继的意思,元朝非汉人天下,非正统。继汉之意。天師:師,又当部队,军队。四个字,嗣漢天師可隐喻为继承汉统的军队。江西龙虎山是否隐喻起义军?又是山中盗寇大王?又是夺天下的?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1279年攻灭南宋,從而全面佔領了中国本土地區,結束了宋以來長期的政權分裂。

以下摘自元末明初古籍记载:
元自世祖混一后,天下治平者六十七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元朝自平南宋后,太平日久,民不知兵。将家之子,累世承袭,骄奢淫佚,自奉而已。至于武事,略之不讲,但以飞觞为飞炮,酒令为军令,肉阵为军阵,讴歌为凯歌,兵政于是不修也。北人大抵性简直,类能倾心听于人,故世祖得天下.
元京军国之资,久依海运,及失苏州,江浙运不通,失湖广,江西运不通。元京饥穷,人相食,逐不能师矣。兼之中原连年旱蝗,野无遗育,人无食,脯蝗为粮。高邮盗张九四(张士诚)叛。朝廷命脱脱丞相征之,中散其兵,兵逐溃。张乃陷平江路。先是,中原上马贼摽掠淮汴间,朝齐暮赵,朝廷不能制。张为围场网监牙侩,以公盐夹带私盐,并缘为奸利,然资性轻财好施,甚得其下心。其后天下处处盗起: 陕西有金花娘子,江西有欧道人,山东有田丰,襄阳有莽张,岳州有泼张,安庆有双刀赵,四川有昗眼子,各据州郡,此其大者。大抵江淮皆属淮寇,湖广皆属徐寇,为此两支为盛。

还有元末明初古籍记载:
元末,沔阳盗倪文俊,号蛮子,聚众为乱。倪世以渔业居黄州黄陂。倪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入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然骄恣不抚其下,后竟为其下所杀。 其弟倪文郁同乱,后封长沙王,镇岳州。及蛮子诛,文郁亦见杀。独季弟倪七不从乱,亦不及祸,尚居汉川县,耕稼为业,富与牛田。

上节就应是阮小二三兄弟的史料和人名出处了。倪(元末历史人物),阮(书中人物)兄弟们在前部书和后部结果上大抵相同,这说明第二个编者(或原编著者)都知书中的人物命名出处,在写成之前是採阮世三兄弟于当时的元末人物和他们的事件(倪世三兄弟), 而不是从《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取来的。今人学者就因龚开的名和周密的书误认为大多水浒人物世纪都是宋朝,如不可考,一定是资料没传下来,但在作者生前就已有的。如此例子。 而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是从周密《癸辛雜識》续集出来的,这《癸辛雜識》又是手抄本
龚开     (1221年-1305年)
周密     (1232年-1298年)
施耐庵 (1296年 - 1372年)苏州
郎瑛     (1487年-1566年)浙江,得手抄本《录鬼薄》时已知36天罡72地煞, 知三十六人赞》
杨慎     (1488年 -1559年)江西,提及《宣和遗事》
田汝成 (1503年~1557年)杭州,知有施耐庵《水浒传》
李贽     (1527年-1602年)福建,
胡应麟 (1551年-1602年)浙江,知有施耐庵《水浒传》
毛晋     (1599年-1659年)把《癸辛雜識》完帙抄本刻入《津逮秘書》
这说明如《宋江三十六人赞》可能是好事者伪造龚开的,以卖字画原因想出的点子,如伪造,造者不知倪世三兄弟之事,这假设不太可能,郎瑛(1487年-1566年)有提过宋江三十六人赞》。或,《癸辛雜識》手抄本的续集是伪的,伪的方法有加卷页,如这篇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其它少数卷节,这样人不知鬼不觉, 目的是他的抄本卷多,比其它更全,如有其他版本。周密是宋词之大家,也应卖个好价钱。毛晋就把他手上的《癸辛雜識》完帙抄本刻入《津逮秘書》(之前是从商維睿曾刻入《稗海》。俺猜想伪《癸辛雜識》者应是生于李贽和毛晋时代,或稍微早,正是水浒传整本刊印,毛晋又高价买古本,作伪的人以离施耐庵时期有两百年了,人们不知元末人物历史,才敢夹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入《癸辛雜識》续集来多要几两银子,买家一听龚开周密大名,又没留意去详对古书(有钱也没现在方便)就购下了,并作了集子 这个例子证明水浒原编著者是元末明初人,写的书不只是采集宋朝人名,也有元末人物和事,水浒人名大多是宋,但事和名都混合了宋和元末。
《宣和遗事》无名氏(杨慎 (1488年 -1559年)最早记录),又是手抄本,说是成书南宋和元,跟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是同一时期或稍晚。可疑点:
人名和水浒相同,宣和的思想路线是跟水浒前70回一样的。如宣和,三十六赞是水浒的蓝本,那为啥水浒就不是宣和三十六赞的蓝本呢? 三个本子都姓宋:-) 水浒几十万字,回回有细节,但宣和,三十六赞却更容易伪造。宣和传抄不知经过几个人的手,加改删抄(取自多处)不知多少次,又没同时代或稍晚名士作证;三十六赞是出自一人之力。 还有竟没有任何其他史本或同代或稍晚的杂记提及?照宣和的内容和思想应是在南宋元朝是很有反叛性质和吸引性的,竟无同时代和稍晚的名家小记杂说提及,或摘录几句?但水浒,宣和,三十六赞却绝对有取自元曲人名故事迹象。明至清,多少名家提及水浒,但就没有多家提及宣和,宋江三十六人赞。宣和分量少(几万字),内容思想更前卫,如是出在南宋末元初或元中(当时人思想开放,元朝政府根本不理睬汉文人的笔事),应有很多抄本,和杂记提及的, 就这反皇帝反奸臣复宋的思想应该是人人都要抄一本回家的。等到明初或明中再出这一大本水浒传,就会有当时人提及水浒乃是宣和遗事写出的。如上名家记录,周密死施耐庵死是70年, 施耐庵死至郎瑛生又110年,近200年内,应有多人知道提及三十六赞,宣和遗事,但看起来是同时代出现的,而水浒传手抄本应更早。)


1351年,施耐庵,55岁.
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领导人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八月,徐寿辉、彭莹玉攻下蕲州。彭莹玉是袁州“庄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为人治病,袁州百姓“事之如神”。他长期利用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1352年,施耐庵,56岁.
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杭州。他们在杭州等地,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 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 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次血战,许多地区得而复失,彭莹玉也在战斗中牺牲。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
1352年,郭子興(家有財產,平時結交不少人物壯士)集結數千人取得濠州。而身在皇覺寺多年的朱元璋也到濠州来投奔,门卫怀疑他是间谍,将他捆绑起来,并将此事报告郭子兴。郭子兴觉得朱元璋相貌不同寻常,便令人解开绳索,与他交谈后,将他收在帐下,升为十夫长。朱元璋多次跟随出战,屡立战功。
1353年,张士诚,原名張九四,運鹽工出身,因不堪鹽官壓迫,與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與鹽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江北重鎮。
1354年,黑死病大面积传播。
1354年,張士誠據高郵建國,號大周,自稱誠王,以天祐為年號. 元朝丞相脫脫率軍進攻高郵,分兵攻六合,六合乃滁州屏障,故朱元璋領兵援六合,但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脫脫被誣陷而被迫交出兵權,元軍不戰自潰,滁州也轉危為安, 脱脱统率的“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红巾军。朱元璋見滁州地小,建議進攻長江北岸的和州。朱元璋攻下和州不久,郭子興病故,郭子興次子郭天敘被立為都元帥,朱元璋與郭子興妻弟張天祐為副元帥,遥奉韩林儿的大宋龙凤政权。同年夏,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歸附朱元璋,使得其軍著手渡江攻入采石、鳩州,並計劃攻取集庆路(今南京市)。此時,元軍降將陳野先願協助紅巾軍攻集慶,郭天敘與張天祐感軍功不及朱元璋,故決定在陳野先引領下,親自領軍攻打集慶。結果紅巾軍攻集慶時陳野先叛變,郭、張二人被殺,陳野先也死於亂軍中。郭天敘與張天祐死後,朱元璋成為都元帥,盡領郭子興舊部。
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
1355年,黑死病大面积传播。
1356年,朱元璋領軍再次攻打集慶(今江苏南京),結果集慶被朱元璋部隊一舉攻陷,朱元璋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至此,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中心,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與元朝軍隊、張士誠、徐壽輝等部形成犬牙交錯之勢。
1358年,元朝政府曾下令要把汉人一概捕杀,并把“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 。后来看到汉族地主也敌视红巾军,就宣告免除南人、北人的界限,凡起兵镇压红巾军的人都给以万户、千户、百户的爵赏。元朝政府还赐方国珍、张士诚龙衣、御酒,给以官号,收买他们为蒙古统治者效力。方国珍、张士诚接受了元朝的官号,转而与红巾军为敌。
1360年,徐寿辉为其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大汉。
1362年,施耐庵,66岁.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会战于鄱阳湖,经过三十六天的血战,陈友谅中箭死,全军大败。。朱元璋自称吴王击败了国号大汉的皇帝陈友谅。
1367年,九月,苏州城被朱元璋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 
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在宋濂等人草拟的一篇声讨元朝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的口号。檄文中责备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假元号以济私,持有众以要君”,指出这些人相互吞并是人民的巨害。同时更指出蒙古、色目虽不是汉族,只要“愿为臣民者”,皆与汉人同等对待。表现出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之后朱元璋用了近20年的时间,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结束。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大封諸將為公侯,部份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勳。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而後又追封胡大海為越国公、戰死的丁德興為濟國公,湯和為信國公、馮國用封郢國公。次年,明太祖於雞鳴山立功臣廟,六月初三日廟成,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1370年 洪武三年,朱元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杀中书左丞杨宪。
1372年,施耐庵逝世,76岁。
1372年5月26日,廖永忠率明军平定广西,
1372年7月3日,傅友德大败元军,明朝平定甘肃。
1373年 洪武六年,朱元璋鑒於開國元勛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制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
1375年正月,朱元章赐药与劉基,四月死于故里
1375年 洪武八年,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
1379年 洪武十二年,贬右丞相汪广洋于广南,旋赐死。
1380年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左丞相胡惟庸被诛,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直接归皇帝掌管。
1382年 洪武十五年,设立锦衣卫,加强明朝特务统治。1月6日,明军在云南昆明附近大败元朝军队,元梁王自杀。4月7日,蓝玉、沐英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平定雲南。
1385年 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发,由于涉案人员甚多,朱元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處死,各省官吏死於獄中達數萬人以上。
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亦不能免,并頒布《昭示奸黨錄》。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錦衣衛指揮蔣瓛密告謀反,史称“藍玉案”。此案牵连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明朝建国功臣因此案幾乎全亡。此時朱元璋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1394年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以及杀颖国公傅友德,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亦被赐死。
1395年 洪武二十八年,明朝开国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冯胜被杀。
以上片段。像各方势力攻战梁山势力片段。编著者当时应是50-70岁之间, 可能就住在江南义军军阀割据的地方,水浒传虽说在北宋山东,但描写像义军战乱的江南江北。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不敢久停。從人背了詔書,金盒子盛了禦香,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逕投信州貴溪縣來。於路上但見:
    遙山疊翠,遠水澄清。
    奇花綻錦繡鋪林,嫩柳舞金絲拂地。
    風和日暖,時過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郵亭驛館。
    羅衣蕩漾紅塵內,駿馬驅馳紫陌中。
  且說太尉洪信賫擎禦書丹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夜宿郵亭,朝行驛站,遠程近接,渴飲饑餐,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宮前下馬。太尉看那宮殿時,端的是好座上清宮!但見:
    青松屈曲,翠柏陰森。
    門懸敕額金書,戶列靈符玉篆。
    虛皇壇畔,依稀垂柳名花;煉藥爐邊,掩映蒼松老檜。
    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披髮仗劍,北方真武踏龜蛇;靸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
    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後列三十二帝天子。
    階砌下流水潺諼,墻院後好山環繞。
    鶴生丹頂,龜長綠毛。
    樹梢頭獻果蒼猿,莎草內銜芝白鹿。
    三清殿上,嗚金鐘道士步虛;四聖堂前,敲玉磬真人禮鬥。
    獻香臺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將瑤壇,赤日影搖紅瑪瑙。
    早來門外祥雲現,疑是天師送老君。
  當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洪太尉便問監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當時將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與眾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真人稟道:「太尉,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塵。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未嘗下山。貧道等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日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為使,賫捧禦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本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稟道:「朝廷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誌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禦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誌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太尉聽說,便道:「俺人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誌誠,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當晚各自權歇。
  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齋供,請太尉起來,香湯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裏提著銀手爐,降降地燒著禦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誌誠上去。」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將至半山,望見大頂直侵霄漢,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盤地角,頂接天心。
    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
    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極平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隱虎藏豹謂之穴,
    隱風隱雲謂之巖,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
    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澗,古渡源頭謂之溪,巖崖滴水謂之泉。
    左壁為掩,右壁為映。出的是雲,納的是霧。
    錐尖像小,崎峻似峭,懸空似險,削B057如平。
    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
    虎嘯時風生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
    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裏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裏不說,肚裏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公子,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裏,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裏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望後便倒。偷眼看那大蟲時,但見:(龙虎山,先出一虎)
    毛披一帶黃金色,爪露銀鉤十八隻。
    睛如閃電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勢猙獰,擺尾搖頭聲霹靂。
    山中狐兔盡潛藏,澗下獐麅皆斂迹。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諕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裏連聲叫苦。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裏嘆了數口氣,怨道:「皇帝禦限差俺來這裏,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裏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沖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裏,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望後便倒在盤砣石邊。微閃開眼來看那蛇時,但見:
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是龙,非蛇。龙虎山,后出一龙。 为啥龙虎山先出一虎,再出一龙?而不是先出一龙再出一虎?难道编作者颠倒了顺序?或啥美学考虑?还是隐喻张士诚为虎,朱元璋为龙。虎为山寨大王, 龙是坐天下的。编书年就应在黑死病1354年,朱元璋攻破苏州,张士诚自杀1367年之后。除非第一回和二回是后人加上的。要跟最古版本的对过才知。手上没古本
    昂首驚飈起,掣目電光生。
    動蕩則拆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
    鱗甲亂分千片玉,尾稍斜卷一堆銀。
  那條大蛇逕搶到盤砣石邊,朝洪太尉盤做一堆,兩只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太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饣骨饣出兒大小。口裏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再拿了銀提爐,整頓身上詔敕,並衣服巾幘,卻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聽得松樹背後,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太尉定睛看時,只風那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轉出山凹來。太尉看那道童時,但見:
    頭綰兩枚丫髻,身穿一領青衣。
    腰間絳結草來編,腳下芒鞋麻間隔。
    明眸皓齒,飄飄並不染塵埃;綠鬃朱顏,耿耿全然無俗態。
  昔日呂洞賓有首牧童詩,道得好: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衰衣臥月明。
只見那個道童笑吟吟地騎著黃牛,橫吹著那管鐵笛,正過山來。洪太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那裏來?認得我麽?」道童不睬,只顧吹笛。太尉連問數聲,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太尉說道:「你來此間,莫非要見天師麽?」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間在草庵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個洪太尉,賫擎丹詔禦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仙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 太尉再問道:「你不要說謊。」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太尉尋思道:「這小的如何盡知此事?想是天師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驚諕的苦,爭些兒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罷。
宋仁宗:趙禎,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在位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出生:1010年5月12日)。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4位皇帝。 如第一回是后人所写,应不会或不敢用 仁宗号,犯忌。 明仁宗朱高熾 在1404年,立為皇太子; 1424年,繼承皇位。编著者应是在1424年前就完成全部水浒传,因不知有明仁宗。犯忌讳)
  太尉拿著提爐,再尋舊路,奔下山來。眾道士接著,請至方丈坐下。真人便問太尉道:「會見天師麽?」太尉說道:「我是朝廷中貴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這般辛苦,爭些兒送了性命!為頭上至半山裏,跳出一雙吊睛白額大蟲,驚得下官魂魄都沒了。又行不過一個山嘴,竹藤裏搶出一條雪花大蛇來,盤做一堆,攔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盡是你這道眾戲弄下官!」真人覆道:「貧道等怎敢輕慢大臣!這是祖師試探太尉之心。本山雖有蛇虎,並不傷人。编著此回者应不知有后来朱元璋赐太医药给刘基和杀尽功臣,除叛党祸民以万记的事情,如知不会留此句。第70-100回,对功臣的处理像写明初期20年,扫尽其他起义部落,内除掉所有文武功臣。刘基喂毒药,卢俊义宋江赐毒酒,以岳武穆事引出皇帝意欲杀功臣,非奸臣,书里不可直写。 劉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後人比作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最初,刘基说瓯、括之间有一块空地叫谈洋,南抵闽界,是盐盗的巢穴,方国珍由此叛乱,故请求设巡检司守卫,民众叛乱便不那么方便了。时逢茗洋逃兵反叛,官吏都匿而不报,刘基便令长子刘琏将此事上奏,但未先通报中书省。胡惟庸当时正以左丞相的身份主管中书省,对以前与刘基的过节怀恨在心,于是便派手下官员攻击刘基,说谈洋这个地方有帝王之气,刘基想将它作为自己的墓地,因为当地百姓不答应,刘基便请求设巡检司将百姓赶走。明太祖虽然没有加罪于刘基,但颇为这些言论所打动,因而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心中害怕,入朝谢罪,然后呆在京城,不敢返乡。不久,胡惟庸当了丞相,刘基悲叹道:“若是我的话不应验的话,那便是苍生之福了。”遂因忧愤交加而发病!! 1375年,劉基不良於行,但仍和京官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這雖屬於歌功頒德的應酬文字,但詩中仍可以看見劉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基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將宋濂的百餘卷作品,摘選並編輯成書,又請劉基為之序。正月下旬,劉基偶感風寒,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医生来给他治病,刘基吃了药后,腹中便出现了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的异物。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地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只是講些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病情恶化,明太祖亲自撰文赐给刘基,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到家后,病情加重,便将《天文书》授给长子刘琏,说:「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陛下,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祈求上天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陛下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陛下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陛下密奏吧!」最後於四月十六日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水浒41/42回,有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據《雲笈七籤》記載,九天玄女原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在民間傳說中,九天玄女經常是以救助危難、諳熟兵法、替天行道的女仙形象出現。70回,有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100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宋江魂见徽宗。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動,方欲再上山坡,只見松樹傍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管鐵笛,正過山來。我便問他:『那裏來?認得俺麽?』他道:『已都知了。』說:『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雲,望東京去了。』下官因此回來。」真人道:「太尉可惜錯過!這個牧童,正是天師。」太尉道:「他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猥獕?」真人答道:「這代天師,非同小可!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真人道:「太尉但請放心。既然祖師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這場醮事,祖師都已完了。」太尉見說,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請將丹詔收藏於禦書匣內放了,留在上清宮中,龍香就三清殿上燒了。當日方丈內大排齋供,設宴飲酌。至晚席罷,止宿到曉。
  次日早膳已後,真人道眾並提點執事人等,請太尉遊山。太尉大喜。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後,看玩許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墻,正面兩扇朱紅槅子,門上使著肐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甗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什麽去處?」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裏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余年,也只聽聞。」洪太尉聽了,心中驚怪,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便對真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摩王什麽模樣。」真人告道:「太尉,此殿決不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後諸人,不許擅開。』」太尉笑道:「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扇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鑒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疾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太尉大怒,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扇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真人等懼怕太尉權勢,只得喚幾個火工道人來,先把封皮揭了,將鐵槌打開大鎖。眾人把門推開,看裏面時,黑洞洞地,但見: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數百年不見太陽光,意萬載難瞻明月影。
    不分南北,怎辨東西。黑煙靄靄撲人寒,冷氣陰陰侵體顫。
    人跡不到之處,妖精往來之鄉。
    閃開雙目有如盲,伸出兩手不見掌。
    常如三十夜,卻似五更時。
  眾人一齊都到殿內,黑暗暗不見一物。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別物,只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太半陷在泥裏。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箓,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朱元璋1364年自称吴王,以金陵(应天)为西吴,以平江(苏州)为东吴。意指:应天命?平江山? 1368年,改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梁山先是聚义庭,后改忠义堂,插替天行道大旗。 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輳巧遇著洪信。豈不是天數!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便對真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註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真人慌忙諫道:「太尉!不可掘動!恐有利害,傷犯於人,不當穩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眾省得什麽!碑上分明鑿著遇我教開,你如何阻當!快與我喚人來開。」真人又三回五次稟道:「恐有不好。」太尉那裏肯聽。只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齊並力掘那石龜。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約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洪太尉叫再掘起來,真人又苦稟道:「不可掘動!」太尉那裏肯聽。眾人只得把石板一齊扛起。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只見穴內刮刺刺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嶽撼山崩。
    錢塘江上,潮頭浪擁出海門來;泰華山頭,巨靈神一劈山峰碎。
    共工奮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飛槌擊碎了始皇輦。
    一風撼折千竿竹,十萬軍中半夜雷。
  那一聲響亮過處,只見一道黑氣,從穴裏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沖上半天裏,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眾人吃了一驚,發聲喊都走了,撇下鋤頭鐵鍬,盡從殿內奔將出來,推倒攧翻無數。驚得洪太尉目睜疑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叠。太尉問道:「走了的卻是什麽妖魔?」那真人言不過數句,話不過一席,說出這個緣由。有分教: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晝食亡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兒窪內聚飛龍。一朝皇帝应指元朝,1355年全国性黑死病瘟疫引发各地大规模占山为王起义反抗,1370年元朝百年的统治就烟消云散了,而朱元璋(1352年年之前还在做和尚)势力就从绿林山大王江边寨主, 是继承了郭子兴(1355年战死,如战死的晁天王)的红巾军,就变成了正统的嗣汉天师,短短十几年从多股地方盗匪群一跃而出成了以接继汉人正统应天命,平江山的各方绿林豪杰都要归顺的坐天下的皇室朝廷,确实让水浒的编著者措手不及,梁山易主,反叛的性质变成正统,写开卷首回时皇帝是元朝,写过了70回,反叛土匪就成了正统皇帝,原本支持反叛就必须打击反叛,扫除那些据不投降的绿林起义叛匪了。水浒前50回的人物描写深刻详细,勾画细腻简洁,猜应是元朝时期就已经成型的,有具体故事支撑。后半部多是行军攻寨,应是编著者生活写作的年代。至于打方腊,特别是赐毒酒章回或许是又一人加上的,记录朱元璋平其他起义势力1370-1390年,和最后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赐毒酒杀害所有功臣及相牵连的势力1371-1390年。 水浒的美学由前半部民众反抗统治阶级的暴力美学,以暴抵暴,到后半部统治阶级以暴压/制的政治学结束。那些豪放民间英雄只有在春秋战国乱世时期才有,就在元朝100年的时间在剧台上一次次的通过口头文化传诵成熟,不单单每一个英雄,就妓女淫妇也活得有血性,有智慧勇气,真实,实实在在的代表了劳苦大众。 就他们和她们的脏话骂人吵架也美过士大夫闲来没事无病呻吟雕砌的诗词。 至于屠寨杀孩童是隐射元朝部队的攻伐历史,宋汉人不屠城。 后半部就是记载刚造反上台变成了统治阶级的皇权对人民力量又一次的欺骗,利用和镇压。施耐庵,水浒编著者就是生长在这极端动荡的社会中,上半部是官逼民反各地方零星聚众反叛的描写,后半部是各方已具规模的势力之间和政府的互斗,水浒书的最后几回是对明初20年 1370-1390年间平边和杀功臣的暗喻。如编著者全书是架构在宋岳飞事件上,岳飞是正统朝廷部队,不是反叛军,与水浒反叛义军招降,再去镇压其他拒降的义军不符。而在编著者生活的时代,和所住的地点,不缺山匪,义军,朝廷相攻伐的实事。
红楼梦1回,是作者道出以古代题材框架来记述作者之时世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
俺猜水浒编著者有隐忧,就用宋元朝人物创作出一部元末明初战争民乱时代的小说。 
英雄好汉们应牢记:自古忠义不忠君,天不济民民济天。
畢竟龍虎山真人說出甚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




施耐庵 年份 (1296年-1372年)
元末起义年份记(1325年-1368年)
朱元璋北上及平定其他起义势力(1367年-1390年)
朱元璋杀害其所有部下(1370-1395)

凡熟读水浒传的读者,在对以下岳飞抗金事考和元朝中末明初的历史大事件有所了解,简单比较就知水浒编著者是假借已有的人物来隐喻元末明初的历史事件,从而了解水浒元贪官搜刮地方(江南),民反,暴力,地方势力,政府官兵势力,还有后部,由起义反叛(元朝)到投降朝庭(刚建立的明朝)去平边拒降义军的描述,后又加上多回平边平方腊和赐毒酒隐喻(可能是另一人),才构成今天的水浒传,前几十回由口传的个人英雄(元剧和茶馆中已具备的宋朝人物题材作创作,如武松金莲杨志鲁达李逵)发展到各方地主势力,镇势力,寨势力和官兵的相互攻伐,编著者是支持反叛起义的(晁盖宋江打寨故事),后几十回,由于其时代军事突变,刘福通拥立韩林儿称帝,张士诚降元,陈友谅,朱元璋各自称王称帝,最终以朱元璋胜出,小说的文章就要重新删改(删改过01章回,加上宋江得天书,晁盖宋江打寨,晁盖临死遗嘱,宋江卢俊义互让寨主,聚义厅改忠义堂等),开卷反朝廷统治(元朝)的发展方向,就改成了70回后受招安顺服朝庭(明朝)正统,并要服务朝廷,去死战安边,在明知圣皇赐毒酒也要喝尽的小说了(刘基事)。梁山泊里是为首的带领兄弟们逼反的与朝廷有不共戴天仇恨的都要投降服务于朝廷。所以第1回,本来是108天星魔头毕乱天下的却接受了九天玄女的天书(40/41回),在后章回受了招安,又为朝廷死命。

编著者原意应不会用宋江军假借岳飞军:
1)武穆岳飞是民族英雄灵魂,正统和天师的代表,不能和山寨招降的编制一起。
2)岳武穆的部队是百姓盼望的,拥护的,不是打家劫舍,各方势力都抵御的。
3)武穆是被民众尊为神,不是魔星,或统领一群盗匪的,神性和魔性不可混。
4)岳家军是收复北宋失地,所到处军纪严谨,百姓夹道欢迎,父母子弟军。
5)虽武穆也平叛起义军,但武穆主要是对外,不像梁山部队主要对内征战。
6)宋江非替代岳飞神勇阵前挽强弓刺铁枪之帅。"敢笑黄巢不丈夫!" 非武穆。

如以水浒宋江军来代表武穆岳家军,则不能解释以下几点:
01)梁山好汉的暴力,早期打寨无纪律的组织。
如,王伦当头是山匪,除截路杀人啥都不做。
02)中期打寨对地方势力大家族屠杀干净的态度(包括妇儿)。
有晁盖,宋江带领,屠寨,搬走一切财宝离去。(含报复意识)
03)吃人肉的记录,十字坡,李逵,等(不可能是岳家军,义师)
军队在长期围困和后继不上时会搜刮民居,吃战马,之后吃战俘。
元人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记: 淮右之军(元军)嗜食人.(待查详)
04)为啥每次送贡品,押配军都要经梁山泊?
山东非宋元明清主要通路,只有江南贡品北上必要经过江边某地。
05)对女人的态度?好女人坏女人都连累男人。为啥?
在战乱游击期间,抱女人的男人是有牵挂,行不了大事,非好汉。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儿女情长造成英雄气短!
06)牛肉,酒咋那么贵?! 就连一盘水果四壶酒也要一两银子?!
好汉们走哪吃哪,还大盘大桶的只管上?! 银子是截官府抢大户来的。
07)梁山泊为啥有好多游水好手?比例失调
山东海边会水的有,但比不过江边长大的。
08)投奔梁山的为啥有好多军官,中级,高级,武警,警察?
1354年,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把脱脱解职,脱脱统率的
“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红巾军。
09)好汉们大多半英雄半魔头,半义军半土匪。
因为他们大多是被压迫反叛逼成盗匪,后又转型为抗元义军。
10)宋江本是造反山匪,变成了反元义军,最终成开国天朝。
就如朱元璋从1352-1367年,从反叛到正统,性质变了。
水浒被逼反的豪贼就要受招安, 并把宋江的暗喻改成其他反贼:
韩林儿(其父自称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
張士誠自稱誠王,號大周,又降元
陈友谅,国号大汉的皇帝陈友谅
还有其他抗命拒降的山匪都要效宋江归顺朱氏朝廷。
11)为啥水浒编著者,施耐庵咋那暴力哪?
因为元法律汉人南人最下等,打死元人抵命,打死汉人赔钱。
汉人又只重读书作诗赏花陪美人, 几千年天生缺钙不运动,
就作出一本天罡地煞魔头星为榜样, 让小儿辈们多长点豪气骨头!

如把水浒英雄放在元末明初的时间框架内,以上问题都可解释:
由于元中时期对江南大肆征税,和地方中央集权腐败造成
江南叛乱,各方地主势力自保,游民起义,乱及江南江北。
1350年后,先是民乱,串来串去的打劫州县和商业要道和府库,
后由于元政府无力平乱,游民义军就转变成占据各地方的军队,
由土匪转型成为反元义军,渐有抚民怀天下的志向。
对于义军互相攻伐,凡破城寨,就免屠杀大家族,而先招降。
直到1368年,朱元璋已有得天下之势,各方拥护造反的
就要归顺正统,并要为正统服务了,最后记录杀功臣的事。

水浒诗词来看原编著者思想,心态,对朝廷态度:

第四回 
『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鎗。
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第六回  
『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
我無妻時猶閑可,你無夫時好孤恓。』

第十一回  
仗義是林冲,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

第十六回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

第十九回  
『打魚一世蓼兒洼,不種青苗不種麻。
酷吏脏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老爺生長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殺人。
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第二十七回  
「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里過?
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却把去填河。」

第二十九回  
『醉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第三十回   
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萬里共嬋娟。

第三十七回 
『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怕官司不怕天。
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

第三十九回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橥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怨龇,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在江州酒醉作的反诗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第五十一回  
新鸟啾啾旧鸟归,老羊赢瘦小羊肥。
人生衣食真难事,不及鸳鸯处处飞!

第六十一回  
『蘆花叢裏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生來不會讀詩書,且就梁山泊內居。
准備窩弓射猛虎,安排香餌釣鰲魚。』

『乾坤生我潑皮身,賦性從來要殺人。
萬兩黃金渾不愛,一心要捉玉麒麟。』

第七十一回 
遇重阳[1],更佳酿今朝新熟[2]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
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3]
(结尾句与整部书的诗意不符,也对不上首句。除‘重阳’,‘佳酿今朝新熟’含隐喻,改朝换代。整部书就在71回突然转方向,当然也有宋江在70回前有招安效朝廷之心,应是后改过的(零星之言,如劝武松的),但其他好汉分两种:死都不招安,70回前从未有这种描写暗示,只有宋江;再就是讨伐宋江的本就是效朝廷的人,却降了宋江又再被朝廷招安,违背叙述逻辑。猜是急救改编的(第二人,或原编著者),宋江就成了梁山泊队伍的舵手,把这部大卡车调了个头,转了个180度的大弯,但改宋江是灵机一动的急救编,所以出现了宋江想法发展与结义的兄弟们不相符,他就成了投降派,领着兄弟们招安的奴性人物。但如宋江是奴性人物,会声明远播吗?会有意气相投吗?这种招安思想与逼上梁山的好汉和做土匪而上山的豪杰们不同道,小说的中心思想出了问题。编著者本来是写兄弟们同道聚义的事情就突然变成了由于107星都太爱宋江就跟着他改走了相反路线。如不细心就认为兄弟们聚义的好事被宋江的奴性给害了,要不然就是九天玄女下了道天书,他们就信了,要忠于梁山效朝廷?那些好汉有哪个是善男信女?听天命之人?如编著者(施耐庵)是个效朝廷的好汉,就凭着这部水浒巨著的文笔才干,现在一定是明史留名,歌功颂德的唱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歌,古今朝代还少这样的文艺大师?还有, 难道毛主席也带着革命军解放义士们投降党国,带着弟兄们去华北东北壤边,服务于中华国民? 就史实或小说都没这个道理。 71回, 宋江要斩李逵,只因踢桌子叫唤反招安,不符合原编著者的情理,宋江非此等人(与70回前作对比),按宋江前部书之为人,只不过嘿嘿假笑两声,说:“你看这厮,又大醉了。”让小喽喽们扶他去睡罢了。俺们不是要做惊人论,世人皆错俺独对的论辩,俺只是不愿让那些可爱可钦佩的英雄,如鲁达,林冲,武松,李逵等就让一个编改的人(非宋江)给毁了,没有一个花毕生经营一本史诗歌咏逼反英雄的作家要在中部或很可能是尾部(在70/71回),把英雄们降了,去为他痛恨的朝廷服务效死。岳飞是“精忠报国”,是忠‘君’;梁山好汉们是忠义水浒传,是忠‘义’。水浒编著者是元末明初的文人,他书中的人物是给元末的人读的,不是宋朝,就像在20世纪中期二战国共争天下时期的作者应不会呆家里十年写一本关于两百年前满清战乱的事,虽人物皆取自满清,就如水浒人物名取自宋,但如作者同时期人读水浒就叙事的隐喻也可对号入座,猜出来,原因是500年后的读者有500年时代差别,会有误会,如19回诗:”酷吏脏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在元末时期,人读之就知道诗句是公开宣布造反推翻元朝统治,元末人人都明白的暗语,非帮助北宋复国的直意。 最后,108天星下凡来乱天下,跟本用不上九天玄女再来赐兵法书才能攻城陷阵,他们又不是去闹天宫,那边的阵营也都是些佛仙聚会,魔鬼如云。估计40/41回玄女天书的内容原意也被政治黑客给改过了。)

四点水浒编著者的主旨(70回):
1)作者的英雄出身街巷草莽,非十年寒窗勤修字句最终服务权利的士大夫,非冠冕堂皇的名人异人征战沙场的武将,他们吃酒,骂人,打架,乱花钱,截不义财,是投机枉法强徒班的老百姓。他们不认命,能找到空就干,该动手的绝不含糊。他们合伙干,出了事互相帮,不互相为了银子害,虽不是得了手次次全都分给贫穷街坊,但也大方的说的过去。太白式的人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相见拔刀为义气,夹道携手结兄弟。俺的句),思想情感真实。
2)女人们又可爱又可畏,但都没得好下场,活着是靠聪明大胆挖压迫她们的封建围墙,周旋于大家官宦豪强男人们之间,来得到她们肉体和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绝对撕烂了男人们一代接一代写的妇道守则,为她们想要的付出生命,让后来的三妻四妾的伪学者们批评不停的骂,淫!贱!娼!心里害怕。今年是2016年。大部分40岁以上的中国人应还知道中国旧时男人对女人的态度,有的倒霉的可能还亲眼看到过家庭暴力。600年前作者就更深有感触,就记下那些女人顺服的日子和反抗的后果。我不认为作者恨女人,或看不起女人,因为作者所写的女人不是大家闺秀,李清照,那些特殊极少数有福份的妇女。他笔下女人是大多数,真实的。作者反倒要歌颂那些大胆自私‘淫贱’的女人(她们有充足的理由去‘坏’),她们绝不做代代标榜的陪葬品,活祭,不是政治性远嫁的或死了殉夫的,乖乖顺服封建暴力旧思想统治的女人。["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這般「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的人。" "你若有心,喫我這半盞兒殘酒。" “呸!老娘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噹噹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肐膊上走的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官人休要囉𥟡!你真個要勾搭我?”]美不美?天下哪个男人艺术家诗人不喜欢这样爽快,活的就是自我的婆娘?这性格古代男人身上都少见。
3)最让人兴奋的是,梁山伯就是乐土,不是大家要去但找不到的那个世外桃源,而是有名有地经常路过的,兄弟姐妹们一块用智慧和力量来建立的一个国度,不是暂时避风的藏身之地,也不是意象,是一块只要愿意就可去投奔快活,朝廷军队永远打不下来的水泊山寨.
4)让统治阶级心惊的是,兄弟们排座次绝对民主,不凭借武力,不勾心斗角,大家各自觉以名望对号,好汉们互相尊重,每一次排座次之后都没有倒下一批,或关下一批抓一批啥的,大家一起乐呵,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穿名牌跟新潮,骑好马,大排场的搞派对,轰轰烈烈的一起捍卫他们的乐土,活的绝对潇洒快活!

70回后的思想斗争:
1)招安投降朝廷的发展方向与70回前走向相反(1,2回末做交代)
2)内容和艺术性标准跟70回前是不配上(失去了70回中心思想)
3)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笑剧,统治阶级应对梁山泊的方法:
a。攻打梁山泊,人与人只有上下关系,社会和团体也是一人之下,有皇帝当家的就从来没有平等和管不到的藏身之处。
b。就算是身在桃园也有天边思君之恨,想尽办法让皇帝招安(不然死也不配做周游72国都找不到份好工作的儒家圣贤的徒弟)
c。皇帝招了安,就去效死尽忠,还必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死一大批人
d。剩下的就要喝毒酒,而这毒酒是奸臣以皇帝的名赐的,心知而饮,然后谢恩
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喜欢这样的结尾,他们要掌握良民的思想(听话)和反叛者的生死(伏法),英雄或盗匪是别无出路。统治阶级永远胜利。
但统治阶级却忘记这样的结尾也会激发老百姓永远不合作,反贼们永远不招安,大臣们永远自保,只要有勇气猛汉直取皇帝头的就可以做他设计好的天下。
古人说《水浒传》是本怒书,却不说编著者和他笔下的好汉们为什么怒,也不说结尾为啥读之让人发怒。但我想如人有发怒理由,发怒的智慧,更要发怒的勇气和天罡星暴怒的行动,别说是皇帝就算玉皇老儿也要跪下来叩首喊“饶命!”的,别耽搁手软留着他,因为他一有机会就又要改故事结局的。


完。




与水浒编著者同时代,元末明初诗人记录当时的诗词:

---萨都剌 1272年-? ---
【百字令 登石头城】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王冕 1287-1359年---
【冀州道中】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水土或匪昔,禹貢書亦殊。
城郭類村塢,雨雪苦載塗。叢薄聚凍禽,狐狸嘯枯株。
寒雲著我巾,寒風裂我襦。盱衡一吐氣,凍凌滿髭鬚。
程程望煙火,道旁少人居。小米無得買,濁醪無得酤。
土房桑樹根,彷彿似酒壚。徘徊問野老,可否借我廚。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熱水溫我手,火炕暖我軀。
叮嚀勿洗面,洗面破皮膚。我知老意仁,緩緩驅僕夫。
切問老何族?云是奕世儒。自從大朝來,所習亮匪初。
民人籍征戍,悉為弓矢徒。縱有好兒孫,無異犬與猪。
至今成老翁,不識一字書。典故無所考,禮義何所拘。
論及祖父時,痛入骨髓餘。我聞忽太息,執手空躊躕。
躊躕向蒼天,何時更能甦?飲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村居】
     其一
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
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其二
避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
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处得,不用别求题。

---刘基 1311-1375年---
【田 家】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
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走马引】
天冥冥,云濛濛,当天白日中贯虹。
壮士拔剑出门去,手提仇头掷草中。
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
挥霍雷电扬风埃。
壮士呼,天马驰,横行白昼,吏不敢窥。
戴天之耻自古有必报,天地亦与相扶持。
夫差徒能不忘而报越,栖于会稽又纵之。
始知壮士独无愧,鲁庄嵇绍何以为人为!

---高启 1336-1374年---
【游侠篇】
游侠向何处?荡荡长安城。城中暮尘起,杀人无主名。
所杀岂私仇?激烈为不平。新削安陵刀,光夺众目明。
不畏赤棒吏,里闾自横行。灌夫托为友,袁盎事以兄。
负气不负势,倾身复倾情。笑顾年少辈,琐琐真可轻。

【筑城词】
去年筑城卒,霜压城下骨。
今年筑城人,汗洒城下尘。
大家举杵莫住手,城高不用官军守。

【过奉口战场】
路回荒山开,如出古塞门。惊沙四边起,寒日惨欲昏。
上有饥鸢声,下有枯蓬根。白骨横马前,贵贱宁复论。
不知将军谁,此地昔战奔。我欲问路人,前行尽空村。
登高望废垒,鬼结愁云屯。当时十万师,覆没能几存。
应有独老翁,来此哭子孙。年来未休兵,强弱事并吞。
功名竟谁成,杀人遍乾坤。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

【兵后出郭】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
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
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兵后逢张孝廉醇】
前年远别君父子,遭乱相传皆已死。
今朝南陌忽逢君,为识人中语音似。
君言从亲渡海涛,欲避兵祸辞官曹。
间关仅得返乡里,脱命罗罔真秋毫。
问我胡为亦憔悴,十月孤城陷围内。
艰难两地得俱全,政荷皇天怜我辈。
相看握手非偶然,痛饮岂得愁无钱。
城中故旧散欲尽,君来使我忘忧悁。
还思当年事未改,车马红尘浩如海。
等闲列第化秦灰,试问主人谁复在。
请君看此应感吁,世间富贵皆空虚。
客游且莫更弹铗,读书归卧先人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拒,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送谢恭】
凉风起江海,万树尽秋声。
摇落岂堪别,踌躇空复情。
帆过京口渡,砧响石头城。
为客归宜早,高堂白发生。

----------------------------------------------------



下是元南下灭宋,元朝民变,元末起义,和明初平边及杀害功臣的列表 採自wiki。
1268年元世祖發起元滅宋之戰,首先派劉整與阿朮率軍攻打襄陽,史稱襄樊之戰。
1271年所建,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1274年元軍攻下襄陽,宋將呂文煥投降,隨後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顏率軍順漢水南下長江,目標建康。
1275年降將呂文煥率元水陸聯軍於芜湖擊潰贾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與宋恭帝投降元軍。然而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張世傑與陳宜中等大臣持續在江西、福建與廣東等地抗元。元軍陸續攻下華南各地。
1276年二月,原宋镇巢军(地名,今安徽巢县)雄江左统制洪福杀元戍军。元廷派兵镇压,全城的反抗居民被屠杀。
1277年,文天祥复梅州、张世傑复潮州之际,安徽六安人刘源起兵反元。浙江沙县人谢五十领导当地人民起义,自称挈天将军。福建长汀人黄广德称天下都元帅,自立为天从广德皇帝。
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廣東崖山。隔年3月,張弘範在崖山海戰攻滅南宋海軍,陸秀夫帶着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區,结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1278年六月,浙江处州(今丽水市)农民二万人在张三八领导下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起义。浙江衢州农民二万人推陈千二为领袖,发动起义。七月,湖南制置张烈良与提刑刘应龙起义,被元军击败,张烈良率余部奔思州(今贵州岑巩县)乌思洞,与刘应龙俱战死。
1279年,元軍張弘範大破南宋軍於廣東崖山一帶,宋帝昺與張世傑不幸溺海身亡。
1279年攻灭南宋,從而全面佔領了中国本土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了宋以來長期的政權分裂.
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國力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惠宗晚期,由於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為了治理氾濫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导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北元後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国号(一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鞑靼),北元亡.
1280年,江西南康都昌县民杜可用组织白莲教起义,有众数万,号称杜圣人,自称天王,建元“万乘”。福建漳州畲族首领陈大举(陈吊眼)率众起义,建年号“昌泰”。
1283年,广东新会县林桂芳聚众起义,建罗平国,年号延康。同年9月,广东清远人欧南喜起义,有众号称数十万,称王建号,聚众十余万,断发文身,号称“头陀军”,用南宋末帝赵罡的年号“祥兴”纪年。王恽在《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福建一道,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一变,十去其四。”史载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二百余处。
1287年,福建汀州钟明亮聚众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活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区。
1289年元廷设置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省木棉提举司,年征木棉布十万匹。
1289年,浙江台州宁海人杨镇龙聚众起义,称大兴国皇帝,年号“安定”,有众号称12万。史载这一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四百余处。
1296年,施耐庵出生,江南,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

1310年元武宗時期達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东到日本海,被譽稱「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雖然元朝整體生產力比宋朝低,但是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发展。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攻打華北時,惨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攻滅金朝后,在耶律楚材勸諫下,窩闊台汗同意復甦农业,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元世祖即位之后,实行些鼓励生产、安抚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時,由於经济作物棉花不断推广種植,與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興盛。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限制。政府大量使用色目人,下降儒者地位。雖然元朝前期沒有舉辦科舉,但对儒家文化有着应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使全国平均每2600人即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创造了「書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在此前后,元朝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加入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元世祖於是出兵攻打这些国家,其中以入侵日本的元日战争最为著名,因為范文虎指挥不当與颱風來襲而失敗。由於元朝廷需要賞賜大量財寶予宗室貴族,加上開支繁重,財政日漸緊張,朝臣為了財政問題發生爭執,分裂成以许衡等漢人與漢化蒙古人为首的儒臣派與以阿合馬、盧世榮與桑哥等色目人與漢人为首的理財派。儒臣派認為元廷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理財派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由於元世祖信任阿合馬,設立尚書省解決財政問題。而儒臣則以受漢化更深的太子真金為核心與阿合馬抗衡。最後阿合馬被刺殺,太子真金也因為得病而死。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舊任用理財派官員來解決財政問題,導致財政惡化。

皇位争夺:
元朝皇位的争夺异常激烈,从第二代皇帝成宗(1295—1307年)死后开始,一直连绵不断,继续到元末。由1308到1333年,二十五年中换了八个皇帝,特别由1328到1333年,不过五年时间,竟换了五个皇帝。皇帝每更换一次,都要爆发一次皇室贵族内部的相互争夺残杀,弄得统治集团四分五裂,并且给人民带来莫大灾难。
政治腐败 元武宗以后的皇帝一个更比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无道,根本不知道怎样处理国政。如武宗在位期间,用人至滥,加封宦官为左丞相,提升优伶为国公,甚至把官职作为礼物随意封送,仅在即位的当年,不经过中书省而直接由他降旨授官的就有八百八十余人。皇帝又经常把大量金银用于赏赐蒙古贵族和用于僧侣作佛事。如仁宗在位时,赏赐蒙古诸王,有一人一次受赏至钞五十万锭;而当时元朝每年收入赋税约为钞四百万锭,除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仅二百八十万锭。
由于挥霍无度,自武宗以后已经入不敷出,库藏空虚。当时京师每年共收入钞二百八十万锭,而武宗即位不到一年,就用掉八百二十余万锭。又仁宗即位不到一年,则更支出了二千万锭。到文宗时,经费支出已较元初增数十倍。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朝政府一方面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另一方面则滥发纸币。到了元末顺帝年间,纸币大为贬值,物价腾贵,财政的危机已无法挽救。
由于皇帝腐化无能,政权就落入一二蒙古大臣之手,当权大臣莫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如文宗时的燕帖木儿,任中书右丞相,封太平王,集大权于一身,肆意无忌,一宴或宰十三匹马,取泰定帝后为夫人,娶宗室之女四十人。顺帝即位后,政权落入伯颜手中。伯颜任中书右丞相,进封太师,又改封秦王,一身兼三十余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他大权独揽,擅自进退大臣,妄杀无辜,势焰熏灼。又将诸卫亲军精卒调为己用,凡出入导从甚众,乃至填街塞巷,而皇帝的仪卫反而寥寥无几。因之,天下人皆知有伯颜而不知有顺帝。
元朝末年贪官污吏横行,要钱的花样无奇不有。如属官来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日要“生日钱”,办事要“常例钱”,送往迎来要“人情钱”,甚至“无事白要”,这叫“撒花钱”。即使职司监察的官吏也公然要钱,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秤银,如同做买卖。

選材制度:
在人才選用方面,元朝前期極少舉辦科舉,因此高級官僚的錄用端看與元廷關係遠近而決定,主要採取世襲、恩蔭與推舉制的方式。此外尚有循胥吏(小公務員)昇進為官僚的方式,這與宋朝制度大異。宋朝官與吏的界限分明,胥吏大多以胥吏為終,然而元朝因為缺乏科舉取才,就以推舉或考試胥吏的方式晉升為官,這打破官吏屛障,使官吏成為上下的關係。

征討行省分布:
征宋行省: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平宋後定型為一般的行中書省。
征外行省:於高麗設置征東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於缅甸(蒲甘王朝)設置缅中行省(又称征缅行省)、於安南(陳朝)設置交趾行省(又称安南行省)、於占城設置占城行省(蒙越戰爭失敗後撤銷)。這些都是臨時性的建置,事畢即罷。只有征東行省,到元朝中期之後,穩定成高麗王的頭銜。行省丞相分别由該國國王或遠征軍主將擔任,自辟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视作藩属国,故與其他行省性質不同。
平亂行省:元末民變時,元廷爲便於鎮壓民變軍,先後於腹裏地區的濟寧(今山東巨野)、彰德(今河南安陽)、冀寧(今山西太原)、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同等地置中書分省。又分別設立淮南江北行省(至正十二年設於扬州)、福建行省(至正十六年設於福州,後分省泉州、建寧)、山東行省(至正十七年)、廣西行省、膠東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和福建江西行省(至正二十六年)。

1310年,临安、大理两宣慰司和丽江宣抚司以及普安路土官所隶部曲同时起义。
1312年,沧州人阿失歹儿、睹海、塔海等聚众起义。十一月,阿失歹儿等被俘,被杀。
1315年,江西赣州宁都人蔡五九聚众起义,反抗官府增加田亩赋税(延佑经理)。
1316年,施耐庵20岁
1318年,赣州宁都县人刘景周聚众起义。岭北戍军起义。
1319年,晋王也孙铁木儿的部民起义。
1321年,六月陕西周至县僧人圆明和尚聚众起事,自立为皇帝。七月,郃阳道士刘志先利用宗教组织起义。
1323年,大理护子罗率众起义。
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提出了“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1326年,施耐庵30岁
1329年,南粮北运多达三百五十多万石,说明粮食生产的丰富。这一阶段,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发展,茶叶、棉花與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江南地区早在南宋時已盛產棉花,北方陕甘一带又从西域传来了新的棉种。
1333年十二月,广西瑶族变民攻湖南,陷道州,千户郭震战死,变民焚掠而去。
1334年三月,广西瑶变复起,杀同知元帅吉列思,掠库物,遣右丞脱鲁迷失将兵讨之。八月徭变陷贺州,发河南、江浙、江西、湖广诸军及八番义从军,命广西宣慰使、都元帅章伯颜将以击之。
1335年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陰謀推翻,另立元文宗義子答剌海。幸右丞相伯顏粉碎叛亂,但屬於保守派的他掌握朝政,權力盛大。他禁止漢人參政並取消科舉,這些都与元惠宗發生衝突。
1336年,施耐庵40岁
1337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到了至正初, 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1338年,彭莹玉起义失败,逃匿淮西,淮民“争庇之” 。至此彭莹玉又推布贩徐寿辉为首,在蕲、黄起义,建元治平,国号天完,很快便占领了武昌、安陆、沔阳、江州、饶州各地。这两支农民军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或红军,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聚众,又称“香军”。此外,以红军为号的还有萧县芝麻李、南阳布王三、荆樊孟海马、濠州郭子兴,“两淮、丰、沛、许、汝、荆、汉”的农民都起来响应。红巾军的基本群众都是贫苦的农民。元末文人叶子奇说当时“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朱元璋也说濠州地区:“民弃农业执刃器趋凶者万余人”。
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南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元丞相伯颜等人曾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下今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的火焰。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各种各样的民谣到处传播。刘福通以“贫极江南,富跨塞北” 为号召。当时有人说:“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 。又说:“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1341年-1370年元惠宗至正年間,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饑饉疾病和瘟疫,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红巾军起义之后又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明太祖建國後論到:「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
1341年四月,湖南道州人瑶族蒋丙起义。十一月,道州何仁甫等人起义。十二月,云南车里寒赛等人起义。山东燕南,起义者达三百余处。
1342年七月,广西庆远路莫八聚众起义。九月,大都人民反抗活动四起。
1343年二月,辽阳吾者野人起义。五月,黄河决白茅口。六月,回回剌里五百余人渡河,攻解、吉、隰等州。八月,四川上蓬反元起义。山东起义军焚掠兖州。九月,道州蒋丙自号顺天王,攻破连、桂二州。
1344年七月,山东益都濒海盐徒郭火你赤起义。
1346年,施耐庵50岁
1346年,辽阳吾者野人和水达达聚众起义。同年还有福建汀州罗天麟和陈积万起义。思可法在云南反,直到次年三月,才被镇压。闰十月,湖南靖州瑶民吴天宝反,众至六万陆续攻下沅州,陷武冈等地。十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
1347年,二月,山东、河南农民起义发展到济宁、滕、邳、徐州等处。四月,临清、广平、滦河等地农民起义。通州农民起义。九月,八邻部落的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起义,切断岭北驿道。十月,西番人民起义二百余处,攻陷哈刺火州。十一月,长江沿岸农民起义。湖广、云南农民起义蜂起云涌。十二月,河南农民起义军横行无阻。集庆花山人毕四等三十六人起义,前后坚持达三个月。
1348年,三月,辽东锁火奴起义,自称大金子孙,失败被擒。辽阳兀颜拨鲁欢起义,自称大金子孙,假托授玉帝符,失败被斩。吐蕃人民起义。福建人民起义。吴天宝复克沅州。四月,辽阳董哈刺起义。海宁州沭阳县等地农民发动起义。广西峒族人民乘湖广平章伯颜带兵镇压莫万五、蛮雷等义军时,起兵反抗。十月,广西起义军攻道州。十一月,吴天保率众六万攻占全州。浙江台州方国珍聚众起义。
1349年正月,广西徭族起义军攻陷道州。三月,湖南吴天宝率部复攻沅州,十二月进逼辰州。十二月,冀宁平遥等县农民起义,推曹七七为领袖。
1350年十月,河南南阳、安丰一带农民骚动。
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领导人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八月,徐寿辉、彭莹玉攻下蕲州。彭莹玉是袁州“庄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为人治病,袁州百姓“事之如神”。他长期利用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了杭州。他们在杭州等地,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 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 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次血战,许多地区得而复失,彭莹玉也在战斗中牺牲。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控制。
1352年,身在皇覺寺多年的朱元璋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到濠州投靠郭子興,參加紅巾軍。由於指揮有方,不久便成為郭子興身旁一名親兵,也逐漸讀書識字,並娶郭子興養女马氏(即後來的馬皇后)。後來朱元璋見郭子興與其他濠州紅巾軍領袖如孫德崖、趙均用不和,屢有衝突,朱元璋不願涉及濠州內鬥,故主動要求返家鄉招募新兵,徐達、湯和等朱元璋兒時好友在此刻前來投軍,不久朱元璋的部隊已有結集了數千人。
1352年,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起兵进攻红巾军,“所在义士俱将兵来会”。同年,答失八都鲁也“招募襄阳官吏及土豪避兵者” ,北上袭击毫州。
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與其弟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與鹽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江北重鎮。方国珍出身佃农,传说他因杀收租的地主而逃命海上。张士诚以操舟运盐为业,因卖盐于富家,“富家不给值”,遂率众起兵。  他们所领导的反元斗争,都牵制了元朝的军力,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
1353年,朱元璋部隊攻下滁州,成為他首個據點,同時也在攻佔滁州期間,李善長加入朱元璋部隊,成為他一個重要幕僚。此時,濠州的郭子興被孫德崖及趙均用迫走,前來滁州投靠朱元璋,由於朱元璋名義上仍是郭子興部下,朱元璋乃將滁州兵權交予郭子興
1354年,黑死病大面积传播
1354年,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把脱脱解职,脱脱统率的“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红巾军,刘福通的声势日盛。
1354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南略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又夜袭元军于横涧山,收精兵两万, 随即进占滁州。
1354年,張士誠據高郵,自稱為誠王,十五年,元朝丞相脫脫率軍進攻高郵,分兵攻六合,六合乃滁州屏障,故朱元璋領兵援六合,但脫脫被誣陷而被迫交出兵權,元軍不戰自潰,滁州也轉危為安。朱元璋見滁州地小,建議進攻長江北岸的和州。朱元璋攻下和州不久,郭子興病故,郭子興次子郭天敘被立為都元帥,朱元璋與郭子興妻弟張天祐為副元帥,遥奉韩林儿的大宋龙凤政权。同年夏,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歸附朱元璋,使得其軍著手渡江攻入采石、鳩州,並計劃攻取集庆路(今南京市)。此時,元軍降將陳野先願協助紅巾軍攻集慶,郭天敘與張天祐感軍功不及朱元璋,故決定在陳野先引領下,親自領軍攻打集慶。結果紅巾軍攻集慶時陳野先叛變,郭、張二人被殺,陳野先也死於亂軍中。郭天敘與張天祐死後,朱元璋成為都元帥,盡領郭子興舊部。
1355年,黑死病大面积传播
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
1355年,朱元璋进兵和阳,渡江攻下太平、溧水、溧阳等地。这时,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他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皆以红巾裹头,亦称香军。朱元璋军纪严明,又知人善任,文士如冯国胜、李善长等都为他出谋划策,勇猛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也都来投奔他。
1356年,施耐庵60岁
1356年,朱元璋領軍再次攻打集慶(今江苏南京),結果集慶被朱元璋部隊一舉攻陷,朱元璋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至此,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中心,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與元朝軍隊、張士誠、徐壽輝等部形成犬牙交錯之勢。
1356年,答失八都鲁的军队被刘福通歼灭,但察罕帖木儿得到元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军容日盛。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伐元。东路由毛贵率领,扫荡了山东、河北等地的元军,直抵柳林、枣庄,离大都不过百余里。在大都(今中国北京)的蒙古贵族都纷纷建议北逃。但红巾军在河北中部遇到元朝援军的阻击,又撤回山东。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攻绛州,入保定路,折经大同,直趋塞北。
135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分别攻占宁国、徽州、池州等地,第二年又亲自率兵攻克婺州。
1358年,十二月,这支起义军攻占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烧毁了“富跨塞北”的蒙元宫阙,旋即转战辽东各地,并两度攻入高丽(今朝鲜)。西路由李喜喜、白不信等率领, 由荆州、樊城出武关,进攻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喜喜入四川,余部又攻占了甘肃、宁夏等地。 与三路进军同时,刘福通也攻占汴梁,并以汴梁为都,于是“造宫阙,易正朔,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所在兵起,势相连结” 。正如红巾军檄文所说:“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 ,红巾军的反元斗争至此已达到高潮。以毛贵为首的红巾军在山东等地,甚得民心,有的人把得到的衣粮分与贫民,凡无罪而被掠者一律放还。“又于莱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里;造大车百辆以挽运粮储,官、民田只十取其二分”。又立“宾兴院”罗致人才。
1358年,元朝政府曾下令要把汉人一概捕杀,并把“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 。后来看到汉族地主也敌视红巾军,就宣告免除南人、北人的界限,凡起兵镇压红巾军的人都给以万户、千户、百户的爵赏。元朝政府还赐方国珍、张士诚龙衣、御酒,给以官号,收买他们为蒙古统治者效力。方国珍、张士诚接受了元朝的官号,转而与红巾军为敌。
1358年,察罕帖木儿以兵分镇关陕、荆州、河洛、江淮四地,又以重兵屯太行山, 成为红巾军最凶恶的敌人。
汉族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始终对蒙元效忠,坚决与农民为敌。他们要“竭忠以报国家” 。另一部分人则不愿做蒙古人的奴才,结寨自保,观变待机。也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农民军,这是由于汉族地主与蒙古统治者之间还存在着尖锐民族矛盾,有的人则是迫于农民军的威力。
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逐渐处于不利的形势。北伐的三路大军在事前并无精密的布置,军令既不统一,彼此间也缺乏联系。关先生、破头潘和李喜喜的军队始终在各地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前方胜利,后方又遭到敌人的攻击。
1359年,察罕帖木儿攻占汴梁,韩林儿、刘福通撤兵走安丰。这时,驻守山东的毛贵被部属赵君用所杀,察罕帖木儿乘机进迫山东,山东各城亦被察罕帖木儿占领。山东一失,安丰的屏藩就被撤除了。韩宋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在反元斗争中,前后十三年,大小数百战,给予蒙古贵族和官僚地主致命的打击,已从根本上摧毁了蒙元王朝的统治,为最终明王朝最终消灭蒙元,重建汉族王朝奠定了基础。
1356—1359年,朱元璋以金陵为根据地, 不断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时,在他北面是韩林儿、刘福通,西面是徐寿辉,东面是张士诚,惟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驻守的元兵势力较弱。1359年,继续攻占衢州、处州,皖南以及浙东的东南部地区,此后这些地区都为朱元璋所控制。
1360年,徐寿辉为其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大汉。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领导,不久也在四川重庆自立,国号大夏。
1360年,朱元璋罗致了浙东的文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人,特别是刘基、宋濂在朱元璋的开创事业中起了显著的作用。 从此朱元璋进一步取得东南地主阶级的支持,巩固了他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朱元璋也注意恢复农业生产的工作,以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在各地兴筑堤防,兴修水利,预防旱涝,经营农田。又设管理民兵万户府,仿古代寓兵于农之意,选拔强壮农民,使其“农时则耕,闲则练习”,还屡次蠲免田赋。他还接受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3年,张士诚围安丰,城破,刘福通遇难牺牲。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会战于鄱阳湖,经过三十六天的血战,陈友谅中箭死,全军大败。第二年,其子陈理投降,至此,朱元璋解除了西方最大的威胁。
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
1365年,朱元璋把兵锋转向苏州张士诚。他采取了“煎其肘翼”的军事部署,派将攻占久被张士诚控制的高邮、淮安等地,一面又东向湖州、嘉兴和杭州,歼灭张士诚军的主力,然后进围苏州。
1366年,施耐庵70岁
1366年,冬,朱元璋派人在瓜步杀了韩林儿。
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三吴平定。据守庆元、温州、台州一带的方国珍也遣使归降。同年,又分别派将攻取广东、福建,朱元璋已据有东南半壁。 进攻张士诚时,朱元璋在檄文中已公开骂白莲教是“妖术”,说红巾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朱元璋既打败江南的各个割据势力,更积极准备北上伐元。
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决意北伐。在宋濂等人草拟的一篇声讨元朝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的口号。檄文中责备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假元号以济私,持有众以要君”,指出这些人相互吞并是人民的巨害。同时更指出蒙古、色目虽不是汉族,只要“愿为臣民者”,皆与汉人同等对待。表现出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之后朱元璋用了近20年的时间,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结束。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大封諸將為公侯,部份追封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勳。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而後又追封胡大海為越国公、戰死的丁德興為濟國公,湯和為信國公、馮國用封郢國公。次年,明太祖於雞鳴山立功臣廟,六月初三日廟成,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1370年 洪武三年,朱元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杀中书左丞杨宪。
1371年 洪武四年七月十傅友德攻克成都,明朝平定四川。
1372年,施耐庵76岁,逝世。
1372年5月26日,廖永忠率明军平定广西,
1372年7月3日,傅友德大败元军,明朝平定甘肃。
1373年 洪武六年,朱元璋鑒於開國元勛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制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
1375年正月,朱元章赐药与劉基,四月死于故里
1375年 洪武八年,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
1379年 洪武十二年,贬右丞相汪广洋于广南,旋赐死。
1380年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左丞相胡惟庸被诛,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直接归皇帝掌管。
1382年 洪武十五年,设立锦衣卫,加强明朝特务统治。1月6日,明军在云南昆明附近大败元朝军队,元梁王自杀。4月7日,蓝玉、沐英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平定雲南。
1385年 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发,由于涉案人员甚多,朱元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處死,各省官吏死於獄中達數萬人以上。
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庸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亦不能免,并頒布《昭示奸黨錄》。
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錦衣衛指揮蔣瓛密告謀反,史称“藍玉案”。此案牵连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明朝建国功臣因此案幾乎全亡。此時朱元璋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1394年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以及杀颖国公傅友德,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亦被赐死。
1395年 洪武二十八年,明朝开国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冯胜被杀。